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 正文

七十多年走出一百八十二个兵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19
导读: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城关镇北关社区被誉为“兵状元社区”——

  七十多年走出一百八十二个兵

  ■本报特约记者 凡军亚 通讯员 侯林峰 李宏远

  “很荣幸,我顺利通过层层选拔,成为社区第182个兵。”9月初,带着家乡父老祝福,即将前往军营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城关镇北关社区新兵崔家明自豪地说,到了部队,一定要苦练本领,当一个好兵。

  崔家明所在的北关社区,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兵状元社区”。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该社区先后向部队输送182名优秀青年,涌现出“父子兵”15对、“兄弟兵”8对、“祖孙三代兵”2户、“翁婿兵”10对。军属家门楣上一块块熠熠生辉的“光荣之家”牌匾,是社区最独特的风景线。

  北关社区青年的参军热情为啥这么高?记者带着疑问走进该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丹相生介绍,1947年9月,陈谢兵团四纵十二旅在北关村(2020年改为北关社区)安营扎寨。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给北关村民留下深刻印象。当年底,晋冀鲁豫解放区号召青年参军,当时不足400人的北关村就有20人积极报名。

  新中国成立后,北关村继承和发扬参军报国的优良传统,把好儿郎送进部队,“参军报国光荣、当军属荣光”的种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

  60多年前,金小留嫁到北关村,和退役军人张顺宝组建了家庭。后来,二人开了一家早餐店,在早餐店正缺人手的情况下,她宁可聘用帮手,也要把儿孙送到部队。

  “没有解放军的牺牲奉献,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面对旁人的不解,她总是这样回答。“娘不要金,也不要银,只图是个当兵人。”闺女找对象,她立下了“非军人不嫁”的规矩,两个女婿都如她所愿,是军人出身。

  “目前,北关社区有13名优秀青年正在部队服役。”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兵状元社区”的名字越叫越响,社区将参军报国的优良传统写入村规民约,鼓励退役军人进入社区工作,为乡村振兴赋能。此外,他们还遴选优秀退役军人为征兵宣传员,定期开展红色故事、军营故事、传统故事宣讲活动,并将社区里当年四纵十二旅前沿指挥所旧址扩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对外免费开放,引导村民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先烈遗志。

  “下一步,我们准备结合社区改造,在村里建立退役军人光荣史馆,把他们的照片和事迹张贴出来,让更多人走进‘兵状元社区’,了解社区这些兵背后的故事……”社区工作人员的话里,满是自豪和干劲。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42297号-4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710564642@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