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好军史中续写新荣光
在学好军史中续写新荣光
■白 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军史学习教育”。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经验和启示。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从波澜壮阔的军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就要读懂人民军队的过去,在认识历史中把握现在,从而沿着先辈们的足迹笃定前行,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荣光。
读懂军史中蕴蓄的大势、大道和未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里的“大道”,既指治国安邦之道,也指历史的大逻辑、发展的大潮流。我们学历史,是为了“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在历史中寻找可借鉴的发展之道、胜利之道。一路走来,人民军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在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找到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和光明之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大局”交织的重要时期,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我们必须把握的时代坐标。只有善于察大势、明大道,通过学军史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才能为人民军队的发展进步注入更多力量。
掌握学习军史的正确方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只有正确认识、分析、总结历史,才能汲取历史精髓、激发正能量。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理解和把握军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其次,要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军史既包含丰富的历史知识,又蕴藏深邃的理论内涵,是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并不断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人民军队的科学指南。我们要在准确把握人民军队90多年军事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学习理解,深刻领悟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和形成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再次,要注重联系当前实践。人民军队的历史功勋是鲜血铸就的,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是艰辛探索得来的,永远需要我们弘扬;人民军队的历史发展,是忠诚担当推动的,永远激励我们向前。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以史为鉴、认识今天,学以致用、走向未来,我们要在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现实关联中,将历史智慧转化成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信仰信念、先进的制胜之道、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作风纪律,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
汲取军史中饱含的博大情怀。学习军史不仅要贯通人民军队的往昔峥嵘与今日辉煌,同时也要深悟先辈先烈的博大情怀。一是铁心向党的赤子情怀。90多年来,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听党话、跟党走是一种政治觉悟,也是一种情感领悟。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有其历史脉络和历史逻辑,同时又有历史温度和情感热度,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血的经验。我们应在致敬先辈先烈中坚定信仰信念,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勠力同心、矢志不渝。二是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中国人自古注重家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有志之士的毕生追求。家国情怀是一种自家而国的情感共鸣和心灵感触,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党史军史的传承。我军历史上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陈树湘血战湘江、方志敏凛然向敌、杨靖宇宁死不屈……每每读来,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情怀让人刻骨铭心。和平时期,军人执行的军事任务更加多样化,传承先辈爱国情怀,头顶边关月,心系天下安,在抗洪抢险、维稳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一再印证,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三是奋勇担当的血性情怀。“埋骨何须桑梓地”“愿得此身长报国”,这是中国军人的血性情怀。今天我们读军史,不仅要有归属感、荣誉感,更要有责任感、使命感。要从我军的辉煌战绩、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中获得情感共鸣、汲取前行力量,更加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实践,为新时代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