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分析 正文

悉心呵护,让文明瑰宝更好传世(现场评论・文化地标看传承发展②)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11 11:11
导读:

  更加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三星堆到底什么来头?”怀着浓浓的好奇,记者曾多次前往三星堆遗址和博物馆进行采访。这其中,有三次经历最难忘。

  2018年春,初到三星堆采访。遗址周边设施修建较早,以考古发掘工地为主,除了部分展陈内容,并无文明脉络的呈现,但文物造型之奇绝,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2021年春,再到三星堆采访。遗址上盖的考古大棚中,考古工作有序进行。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开放式地把文物保护修复与展示利用功能集于一体,现代科技感十足。

  今年又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已经开放,一票难求。2.2万平方米展陈空间里,藏品荟萃,观众络绎,古蜀瑰宝在中华文明源头的满天星斗中熠熠夺目。

  从考古发掘、研究保护的硬件升级,到成果展现、文物展示的软件优化,三星堆遗址的面纱被一层层“揭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保护修复。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着眼未来,更加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才能把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守护好、继承好。

  文物样态折射文明形态,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科技水平。穿越数千年,感知文明的生命力,同样需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三星堆遗址新一轮挖掘,正是在多学科联动攻关背景下进行的。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内的分析仪器室里,配备有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仪等先进仪器,能对文物进行检测分析,为文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为不断提升修复水平,文保人员研究新工艺、运用新材料、研发新工具,还借助AI技术、三维扫描数字复原技术,实现了修复的科技化和高效化,同步生成了“数字文物”。现代科技让文物面貌焕然一新,让文化遗产历久弥新,为留存文明印记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文物保护修复,在物,更在人。一件文物特别是有残缺破损部分的文物,从发掘出土到修复成形,历经时间的沉淀,也是对文物修复工作者的考验。打小在三星堆遗址旁长大、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三十多年的郭汉中,把半生献给了热爱的文物修复事业。

  的确,文物修复工作既平淡又不易,离不开耐心与恒心。当下,三星堆还有上万件新出土文物有待保护修复,需要更多专业人员潜心其中,发扬慢工出细活的精神,久久为功。相信通过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手铲释天书”的接力传承、一代代文物保护者“甘坐冷板凳”的悉心呵护,文明瑰宝一定能够更好呈现于世、传于后人。

  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园区,远远望去,曲线形建筑中,镶嵌着两面形似眼睛的玻璃幕墙。这双“眼睛”,“望”着遗址发掘区的方向,仿佛古今在对话。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人们期待走近它、感知它。当青铜时代的风轻拂川蜀大地、吹过万里山河,当步入“三星堆: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主题展览,让我们屏气凝神聆听文物“说话”,享受文化传承的盛宴吧。

  (作者为本报四川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1日 05 版)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42297号-4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710564642@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