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分析 正文

数实融合迎来第三次浪潮,联想集团“双实”新范式引领变革

作者:用户投稿 时间:2023-04-01 14:25
导读:乘“数”而起,“智”领未来。数字技术变革人类社会,释放出无限可能和机遇。近年来,国家持续高位推动数实融合走深向实,全社会各行业、企业纷纷拥抱数字化浪潮,以数字之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数实融合,正在迎来第三次浪潮。当前,数实融合主要以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和应用拓展为主攻方向,中国产业数字化进程迎来破局时刻,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算力经济则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之一。顺势而为,联想集团长期以来一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

乘“数”而起,“智”领未来。数字技术变革人类社会,释放出无限可能和机遇。

近年来,国家持续高位推动数实融合走深向实,全社会各行业、企业纷纷拥抱数字化浪潮,以数字之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数实融合,正在迎来第三次浪潮。当前,数实融合主要以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和应用拓展为主攻方向,中国产业数字化进程迎来破局时刻,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算力经济则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之一。

顺势而为,联想集团长期以来一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头雁”作用,紧紧围绕“新 IT”全要素布局,基于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和高效的行业解决方案,以“普慧”深入展开“以实赋实”的探索实践与优化提升,在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政务、智慧零售、智慧医疗等众多领域持续挖掘数实融合新动能,硬核打造数实融合“双实”新范式,扎实推进数实深度融合。

数实融合迎来第三次浪潮,联想集团“双实”新范式引领变革(图1)

产业数字化破局,“新 IT”凸显基础设施支撑作用

近年来,信息化持续深入推进,数实融合迎来发展大时代,数字化转型将在未来五年迎来黄金发展期。IDC 方面预测,全球数字化发展的临界点已经到来,数字经济占比、SaaS 支出占比、数字化业务支出占比、数字化人才占比等已经或都将在未来 5 年内超过 50%。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 年)》显示,2021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45.5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到 39.8%,数字经济正逐步走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数实融合已经成为引领和支撑我国数字经济新一轮增长的主引擎和主战场。

业界最新观点认为,数实融合已经经历了两次发展浪潮,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在每一次浪潮中都完成了升级,正在迎来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各行业已主动融入数实融合的浪潮,产业和数字技术适配,万物智能向大交通、大能源、大制造、大健康、大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引发了原有产业的解构与重组,带来了产业跨越式发展,千行百业乘浪而起。

中国产业数字化进程迎来破局时刻,计算成为人人可用的公共服务,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认为,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本质上是从电力经济到算力经济。通过算力跟数据的结合,用最低的资源消耗来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认为,算力经济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之一。在近日举行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 23 届年会开幕式上,杨元庆发表了题为《加快促进“数实融合”,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他表示,联想集团深耕科技制造数十年,多年来的体会是,要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中高端。

数实融合迎来第三次浪潮,联想集团“双实”新范式引领变革(图2)

今天的中国,已经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制造业,而且还拥有出色的成本和效率的优势,具备强大的韧性和抗风险的能力。而在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5G、人工智能等前沿智能科技领域,经过这些年的耕耘发展,中国不仅积累了丰厚的技术创新成果,并且在海量数据、丰富应用场景等方面还具有比较优势。

“一旦这些先进的智能科技跟规模庞大的‘中国制造’相结合,让中国的数字经济植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厚重的基座当中,就能够相互作用、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效率红利、创新红利、质量红利、低碳红利,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改善供给、刺激内需、拉动消费和出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出新动能。”杨元庆表示,科技制造企业为此应该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第一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增强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第二是加强“新 IT”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是加快“新 IT”跟实体经济场景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第四是发挥链主企业“头雁”效应,以数智化手段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正如俗话说的‘要想富,先修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需要基础设施先行。就像最近火爆全球的、以 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首先就离不开强大的普慧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支撑,算力跟不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杨元庆认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的核心之一就是算力经济,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也离不开“新 IT”基础设施的支撑和赋能作用。

深度赋能数智化,“双实”新范式引领数实融合

作为“新 IT”理念的首创者和首倡者,联想集团多年来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破局,不但走在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沿,还在通过不断输出自身的转型实践和经验,助力全社会提速数实融合进程,成为“双实企业”的典型代表。

区别于平台经济企业,“双实企业”是具备双重“实体经济”属性的“实体型生态平台”。一方面,企业长期扎根实体经济,成为实体经济中的佼佼者;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手段实现自身能力和资源的外溢,赋能更多实体企业数智化转型。

数实融合迎来第三次浪潮,联想集团“双实”新范式引领变革(图3)

作为一家典型的“双实企业”,联想集团在近 40 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牢牢扎根于实体经济,一路伴随中国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之路,特别是最近五年,联想集团提出了“端-边-云-网-智”的新 IT 技术框架来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

一方面,通过“端(智能终端设备 / 物联网)-边(边缘计算)-云(云计算)-网(5G 和高速光纤网络)-智(行业智能)”的新 IT 架构,联想集团实现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场景的智能化升级。目前联想集团拥有高韧性供应链,在全球拥有超过 30 家生产制造基地,凭借混合制造、“全球资源 + 本地交付”模式在 Gartner 25 强榜单中排名第九(亚洲头部供应链)。此外,联想集团在去年陆续建成投产匈牙利工厂、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南方智能制造基地(深圳)三家自有工厂,逆势加码制造,加重实体基因,中国作为联想制造大本营生产更是提供了 90% 以上的联想产品。

另一方面,长期扎根于实体经济,联想集团更加了解实体经济的痛点和难点,将自身转型过程中的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沉淀出一套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法论,逐渐蜕变成一家新 IT 全栈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也就是说,在自身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的同时,联想集团也得到了以大量成本投入换来的实践积累和经验沉淀,并由此形成包含转型咨询、方案设计、方案部署、持续运维等在内的一站式全周期能力,成为其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他山之石”。

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联想集团与青岛特钢携手打造了国内人力成本最低的特钢高线产线,基于联想“智慧眼”的智能检测和 AI 方面优势的全面应用,有效解决青岛特钢人工巡检精确度不足、巡检成本高的问题,使每条产线缩减 6 人,同时也提升了安全生产率,人均效率提升 15%、协同效率提升 20%、停机时间减少 15%,实现明显的提质增效。

在自主研发领域,中国钢研在研发新材料过程中面临算力不足、算力资源难以远程使用、研究数据分散等问题,影响了研发效率。联想充分发挥全球高性能计算第一厂商的技术优势,协助中国钢研设计开发了工业互联网材料云计算平台,并为其绿色化智能化中心搭建了云平台,助力中国钢研增强计算能力、实现移动研发、提升研发效率。该案例被工信部评为 2021 年工业互联网创新领航应用案例项目之一。

在智慧交通领域,在香港多元化的交通体系中,小巴是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通过政产研三方合作,联想集团与香港运输署、ASTR 共同打造车路协同场景的解决方案,解决了香港小巴司机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有效提升香港的交通体验,提高了交通安全性,构建了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的车联网商用系统。

数实融合迎来第三次浪潮,联想集团“双实”新范式引领变革(图4)

走在数字化转型前沿的联想集团,既通过持续创新来进一步推动自身的转型进程,更通过内生外化,依托以“新 IT”为技术架构的数字底座、服务与解决方案,匹配强大的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帮助和赋能更多实体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而深入打造新的增长引擎。2022/23 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数据显示,联想集团的第二增长曲线动能仍进一步夯实:个人电脑以外的多元化增长引擎业务总营收占比已经超过 40%,其中 SSG 方案服务业务营收增长 22.6%、ISG 基础设施方案业务营收增长 48%,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变革时代,智慧启航。在“新 IT”重塑产业和社会生态的过程中,联想集团将继续与“新 IT”生态伙伴携手,助力更多企业推进在新时代下的数字化转型,以“新 IT”为数实融合深度赋能,以“双实”新范式引领行业变革,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42297号-4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710564642@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