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头条 正文

鉴往知来丨大兴安岭林区转型记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09 15:17 点击:
导读:

鉴往知来丨大兴安岭林区转型记(图1)

  9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考察漠河林场自然林区,察看自然林生长态势和林下作物展示,听取当地深化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改革、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以及加强森林防火灭火情况介绍。

  莽莽兴安岭,滔滔黑龙江。

  作为我国最北生态安全屏障,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这里山脉绵延不绝,江河川流不息,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使命。

鉴往知来丨大兴安岭林区转型记(图2)

  这是近日拍摄的大兴安岭林区风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之后,大兴安岭林区走向转型发展之路。眼下,林区活立木总蓄积、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实现“三增长”。大兴安岭地区广袤林海展现新颜,林区群众正从“绿水青山”中收获更多“金山银山”。

鉴往知来丨大兴安岭林区转型记(图3)

  3月15日,在大兴安岭益康野生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筛选野生蔓越莓。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因林而生,因林而兴。一批批蓝莓加工厂、北药种植园在大兴安岭林区发展起来,神州北极村、中国龙江源、避暑养生地等旅游资源吸引八方来客,林区发展从“一木独大”向以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药材加工等为主导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转变。

鉴往知来丨大兴安岭林区转型记(图4)

  1月10日,在漠河市北极村,游客乘坐马拉爬犁。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曾经大兴安岭因高寒令人生畏,如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大兴安岭地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积极发展寒地生物和寒地试车“双寒”产业,加快推进林区经济转型发展。

  记者:李建平、黄腾、徐凯鑫

  视觉 | 编辑:吴晶晶、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黑龙江分社联合出品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