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头条 正文

问效问责,全过程盯紧民生资金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14 13:12 点击:
导读:

  据央视报道,某地向上申请多个项目进行保障房配套建设,其中3个项目中央拨出预算内资金合计超4000万元。然而7年过去了,这些项目竟然全部烂尾。宝贵的财政资金“打水漂”,没有发挥出惠民生、增福祉的应有作用,令人痛心、值得深思。

  近年来,在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形势下,财政资金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力度不减,中央财政更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财力下沉、做好“三保”。这些宝贵的资金本来应该用在民生工程的“刀刃”上,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资金闲置、工程烂尾,甚至截留挪用等情况。究其原因,有的是“重申请、轻实施”,中央财政资金到手,项目建设就不再重视,甚至束之高阁;有的没做好资金申请前的项目论证、准备,“拍脑袋”决策,资金到位后才发现项目不可行、不切实际;也有的法纪意识淡薄,违法违规使用和处置资金。从每年的审计报告可以看到,类似问题屡见不鲜。

  财政资金关系民生福祉,岂能成为“唐僧肉”。各地要管好用好民生“钱袋子”,把财政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关键处,真真正正惠及民生。一方面,要规范、高效用好财政民生资金。做好项目论证、准备,强化绩效管理,杜绝“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另一方面,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加强对资金管理使用的制约和监督,推进民生资金信息公开,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对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处理处罚,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总之,要盯紧民生资金使用全过程,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只有充分发挥财政民生资金效益,才能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曾金华

  监制:顾阳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