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头条 正文

第六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在武汉召开

作者:admin 时间:2023-10-18 14:16 点击:
导读:

  10月17日,以主题“低碳韧性,‘智’水有方”为主题的第六届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在武汉召开。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的8位国内外院士、30多位顶尖专家学者,结合各地城市防洪排涝的实践经验、理论技术和成果创新作了精彩报告。

  据了解,本届论坛是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国际水协会(IWA)指导下,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易军担任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任南琪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闻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近年来,在极端天气和高速城市化的双重压力下,城市洪涝灾害问题日益突出,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造成严峻挑战。论坛上,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和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Ana Deletic分别分享了报告《城市水系统数字孪生规划与智慧管控》和《城市洪水管理的绿色智能基础设施》。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分享了今年夏天海河流域暴雨洪涝及其启示,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分享了长江中下游城市内涝与雨季污染协同治理的思考及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则从城市地下管网运维角度谈到城市内涝防控问题,加拿大工程院院士David Zhiwei Zhu分享了加拿大雨水系统的演变和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和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家宏分享了报告《特大城市外洪内涝灾害链形成机理与联防联控技术》。

  任南琪在致辞中表示,治理城市洪涝灾害,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十年来,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见证了我国洪涝灾害防御能力的不断提升,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的不断强化。这十年,也是我国海绵城市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一系列实践和举措,并从强化科技创新角度,积极探索着“智慧治水”的新路。

  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线上致辞。他表示,学术活动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中国工程院支持开展高端学术活动,鼓励优秀工程科技人才成长。工程院希望论坛能够一如既往地围绕水利科技领域重大方向性、前沿性问题开展研讨交流,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人才培养等重要作用,促进我国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和治理水平提高,推动我国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说,作为国资央企,中建三局始终践行国家战略,深度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水流域综合治理等工作,通过创建标杆级科技事业企业,打造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攻关低碳技术、智能装备、智能建造、智慧系统等核心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管网与调蓄、水生态和智慧水务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核心技术成果,提升了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韧性和智能化水平。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尚春明指出,近年来,郑州“7・20”特大暴雨,北京“23・7”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运行管理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城市防洪排涝形势复杂且严峻。如何科学地推进洪涝统筹体系建设、提高城市韧性,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长 章林伟表示,城市是人类文明聚集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城市防洪排涝是制约城市健康发展的一个国际性难题。中国是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建设,对中国城市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表示,水利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坚持底线思维、系统观念,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积极推动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全面提升水患灾害能力安全和平稳运行。

  城市防洪排涝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方统筹。据了解,本次大会还在10月18日上午,设置了“低碳绿色水系统规划与实践”“城市智慧水系统技术与实践”2个专题论坛,同步召开第五届城市水科学论坛。

  据悉,“城市防洪排涝国际论坛”2013年10月由中国工程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单位联合在上海主办,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论坛促进了我国城市防洪排涝与水资源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发展,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持续关注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洪涝灾害问题。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助于加强行业交流合作,对做好今后的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促进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