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正文

京津冀拟建区域疏散救援通道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21 09:12 点击:
导读:

  来源标题:《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征求意见 京津冀拟建区域疏散救援通道

  到2035年,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避难总人数可达到规划常住人口的60%以上;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到2.1平方米;本市还将构建综合性、专业性、特定性三类应急避难场所;京津冀三地将发挥协同应对,建设区域疏散救援通道……市应急管理局研究起草的《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22年―2035年)》(征求意见稿)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根据首都超大城市风险特征,本市按照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级别、避难规模和开放时间,搭建紧急、短期、长期应急避难场所人口避难的保障机制和疏散体系,实现对首都安全保障的全方位支撑。具体来说,紧急应急避难场所的避难时长为1天,短期和长期分别为2至15天、15至100天。

  结合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不同类型灾害的风险特征,本市还将构建综合性、专业性、特定性三类应急避难场所。其中,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以应对地震为主导,统筹应对危化品事故、火灾、矿山事故、恐怖袭击事件等灾害事故;专业性应急避难场所包括防洪、极端天气、突发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重大传染病疫情等专业性应急避难场所;特定性应急避难场所则是为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残疾人和伤病人员等群体提供特定服务的应急避难场所。

  未来,京津冀地区在应急避难保障体系上也将加强协同应对。规划编制组介绍,北京将在交界区域重点布局广域防灾据点等防灾设施,建设航空、铁路、公路协同的区域疏散救援通道,三地共同防御重大灾害。

  此外,北京市的绿化隔离地区包含两道绿化隔离带,习惯上自内而外分别简称“一绿”“二绿”,其中“二绿”大致位于五环路与六环路之间。今后,绿化隔离地区有望在首都应急避难保障体系中发挥纽带作用。“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重点发挥应急避难人员的集散、转运功能,结合北京丰台站、清河站、北京朝阳站等交通枢纽及主要对外交通通道,重点布局短期及长期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组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具有大尺度绿色开敞空间,结合西南、南部、东南、东部便捷的对外交通联系,将重点布局长期应急避难场所,承担灾时重点安置任务。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