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正文

河南省淅川县:致富“金果”促增收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17 15:49 点击:
导读:

  “今年夏天,我家16亩蜂糖李大丰收,卖了14万元!现在是管护的关键期,得好好照顾好这些‘金苗苗’!”1月17日一大早,在河南省淅川县老城镇马沟村,村民石清杰早早就开着拖拉机,来到自家的杏李果园整地除草。石清杰家的变化是淅川县近年来发展生态产业的缩影。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肩负着“一库碧水永续北上”的重任。老城镇21个行政村村村环库、户户临江,如何在水质保护和致富增收间找到平衡点?

  “近年来,县里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发展生态林果,借着这股‘东风’,我们多方考察调研,发现杏李耐旱、耐瘠薄,亩产4000斤左右,盛果期达20年以上,不但有利于保护水土,经济效益也不错。”老城镇镇长李红印介绍,该镇从2016年开始,大力发展杏李等生态林果产业。

  据了解,为促进全县杏李等生态林果产业健康发展,淅川县成立了林果发展中心,先后整合涉农统筹资金4500万元,出台了《淅川县林果产业管理补助办法》《淅川县标准化示范园补助办法》,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明白人队伍,采取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技普及和技术培训,重点支持林果产业发展。老城镇积极响应县域号召,累计投资1700余万元在全镇18个村建设18个精品果园,以示范引领带动全镇林果产业提质增效。

  “村里把我家的果园划入精品果园区,为我架设了800多米的护栏围网,安装了3000多米的自动喷灌管道,还帮着找销售渠道,收成越来越好!”石清杰开心地说。

  据了解,为畅通全县杏李等生态林果销路,淅川县依托渠首、丹江、水源地等招牌效应,创建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淅有山川”,借助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让杏梨等林果通过网络走出淅川、走向全国,为群众增收致富铺平道路。

  “依托‘淅有山川’品牌,老城镇倾力帮助村民促销。我们成立了杏李销售专班,统一定价、统一收购、统一销售,领导班子分包到村,负责各村杏李销售工作。”李红印介绍,对有销售意向的客商,镇领导陪同到各村杏李基地查看长势,并出面签订预售协议,坚定客商信心。今年以来,老城镇已发展杏李近2万亩,销售320余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080余万元。

  据统计,在淅川县,除杏李外,现已发展柑橘、软籽石榴等生态林果23万余亩,其中标准化产业园达8万亩,全县林果业产值达6亿元,10万库区群众依托林果,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渠首林果真正成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李金杭)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