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企业声誉:民营企业有权拒绝无端质疑与不实指责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国科技企业面临着复杂的舆论环境,其中不乏一些不实信息和误解。近期,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超科技)遭遇了类似的挑战。
某些机构通过其在多个平台上的自媒体账号,发布了针对东超科技的不实信息。这些文章使用了片面和误导性的语言,对东超科技的核心技术专利进行了不公正的解读,甚至引用了过时的资料,试图误导公众,损害了中国本土民营企业的声誉。
据了解,在早期专利遭遇打击后,为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东超科技在国家、省、市三级知识产权局的联合协调下,迅速成立知识产权团队,排查隐患和优化知识产权体系,建立了坚固的知识产权壁垒以及较深的护城河。
截止2025年4月,东超科技共申请了838项知识产权,其中包括527项专利,203项商标,108项软著。同时获得2024年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2024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2023年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2023年安徽省专利金奖、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核心技术更获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海外国家(经济体)的专利授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实信息的传播具有组织性和预谋性,不仅在主账号发布,还通过关联账号同步转发,形成了舆论的“围攻”。这种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挑战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行为似乎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从策划、编造内容到投放平台、操控评论,再到舆论引导、收割流量,甚至可能涉及利益方的定向投单与操盘执行。这种行为对民营企业构成了舆论绑架与商业威胁。
有业内专家指出,当前中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关键阶段,像东超科技这样具备原创能力、形成技术护城河的高成长企业,理应被保护、被鼓励、被尊重。
维护一个清朗的营商环境,已经不仅是单一企业的事情,而是整个行业、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
对此,我们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络黑公关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平台强化审核与问责机制,彻底斩断幕后黑手的利益链条。
同时,也希望广大媒体与公众保持理性与客观的判断,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支撑,共同维护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网络
随便看看:
- [热点]接替王磊!阿斯利康任命IskraReic为全球执行副总裁、国
- [热点]七夕会·时尚方也:纸上乾坤巧手剪
- [热点]参展企业更多展览模式更新颖展示内容更前沿——2024数博会专
- [热点]青藤之恋:以用户为中心,重塑当代青年婚恋新生态
- [热点]CINNOResearch:短期需求回升面板价格接近止跌
- [热点]美股新股前瞻8万亿康养市场迎来变革者习安健康赴美IPO
- [热点]展品牌韧性与创新驱动力Interbrand发布《2024中国
- [热点]中汽股份301215.SZ:在数字试验场建设方面,已建立数字
- [热点]「Deeyeo德佑」官宣全新品牌代言人张若昀,开启品牌焕新计
- [热点]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五周年:“软实力”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