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头条 正文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大地丰收美 蟹肥果飘香――黄河下游秋季见闻

作者:admin 时间:2023-10-02 14:45 点击:
导读:

  新华社济南10月1日电 题:大地丰收美 蟹肥果飘香――黄河下游秋季见闻

  新华社记者邵琨

  秋收季节,山东沿黄两岸的多个村庄里都能看到金灿灿的玉米棒子。

  “光计算玉米粒的话,好的地块亩产1200多斤,差的也有900斤。”惠民县胡集镇西屯村种粮大户赵明宝说。在他的300多亩玉米田里,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正在地里来回穿梭,金灿灿的玉米粒从收割机的出粮口装入运输车。

  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赵明宝,种地越来越轻松了。现在,耕、种、管、收等全部由当地专业的农业服务公司帮忙。

  “卖粮食也简单了,咱就光等着收钱就行。今年的年景不错,收成又挺好。”他乐呵呵地说。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大地丰收美 蟹肥果飘香――黄河下游秋季见闻(图1)

  在胡集镇,农户正在收获玉米。新华社记者邵琨摄

  除了庄稼外,沿黄地区的瓜果也正在收获,不少村庄还吃上了生态饭。

  这几天,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张王村党支部书记刘洪俊正张罗着合作社的社员们收获梨和苹果。

  张王村紧靠黄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个村除了种庄稼,还主动对接沿黄休闲观光农业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林果种植、大棚果蔬采摘、乡村旅游三大主导产业。

  目前,张王村有黄金梨采摘园、草莓采摘园600余亩。冬季草莓可连续采摘5个月,套种的西瓜5月份就能进入成熟采摘期。这些产业让张王村村民年均增收2万余元。

  守着黄河水、住在黄河滩,黄河下游两岸居民的致富路子越来越多。博兴县乔庄镇土壤盐碱含量高,不适合种植庄稼。经过探索,当地人成功实现了在盐碱地里养殖南美白对虾。

  国庆假期期间,在乔庄镇乔庄村,南美白对虾迎来又一个丰收季。池塘里,几名收虾队队员正在拉网收获;池塘边,前来购买南美白对虾的货车已在等候,刚捕捞上来的对虾被迅速称重、冷冻,发往全国各地。

  “这个池塘2亩左右,3600多斤,今天这个池塘的虾就能卖七八万块钱。”乔庄镇王旺庄村虾农张子详说。

  如今的乔庄镇,虾池达1.2万个,养虾户3200余户,面积3.5万亩,年产量2.3万吨,年产值12.5亿元。

  秋风起,蟹飘香。沿着黄河来到下游东营,黄河口大闸蟹养殖大户、经销商忙着捆蟹、直播、称重、销售……

  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金山说:“我们养殖采用的是黄河水,这里的大闸蟹口感特别好。通过科学养殖,黄河口大闸蟹产量和质量都越来越高了。”

  黄河两岸越来越多的人正告别过去,挑上“金扁担”,大步迈向现代化美好新生活。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