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药”研发扎堆 谨防市场预期落空风险
近日,A股减肥药概念股颇受关注。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投资者纷纷询问上市公司是否涉足减肥药研发。部分上市公司透露了相关减肥药的进展情况,由此也引发股价异动。
当下,合规、安全及有效的体重控制药物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摩根大通发布报告称,预计到2030年,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相关药物的年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此外,摩根大通预测,中国减重药物市场规模有望于2030年达到149亿美元。
GLP-1受体激动剂是减肥药赛道最热门的“靶点”,掀起了全球新一轮的减肥药物研发热潮。根据天风国际研报,截至2023年8月份,共有106个GLP-1类减肥新药的临床试验项目,中国企业有43个,占比约40%。市场研发热情可谓高涨。
不过,投资者需要警惕的是,当年明星药物PD-1研发扎堆导致产品上市后价格低于预期,市场大幅缩水。此轮GLP-1药物开发热是否会上演同样的剧情?
对此,笔者认为,投资者需要全面评估上市公司减肥药研发实力以及合理预估市场前景。
其一,要确认上市公司获批药物或者在研药物的适应症是否涉及减肥适应症。当前,部分药企涉足GLP-1受体激动剂研发,但研发产品尚未涉足减重适应症。
其二,要看在研药物的研发进展。在研发扎堆的明星药物领域,对大批入局企业的研发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GLP-1药物研发呈现数量多且多处于早期阶段的局面。仅有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的超重适应症获批上市。此外,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肥适应症上市步伐加快。未来,GLP-1药物的后来者还能分几杯羹,价格战是否会上演,投资者需要掂量掂量。
其三,要看是否拥有减肥药相关的商业化经验。药物研发出来之后的销售能力也是衡量药企估值的关键指标,如果没有相应的商业化团队以及经验,药物开发出来后,其商业价值也很难变现。
责任编辑:admin
随便看看:
- [资讯]17%!河北省进出口总值增速高于全国12.2个百分点
- [资讯]市集摊位年轻面孔越来越多,为展示爱好也为拼搏未来
- [资讯]马克龙访华,带上了冯德莱恩,面对中国,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
- [资讯]优质售后服务暨优质服务系列团体标准工作研讨会召开
- [资讯]“五一”假期首日广州南站发送旅客创历史新高
- [资讯]有人花钱倒贴实习、有人受伤自认“倒霉” 实习生权益保护不能成
- [资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入鲁突破六十亿立方米
- [资讯]百强房企前四月销售额同比增超12% 千亿元房企数量增至6家
- [资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资讯]终端需求回暖:MLCC厂商提价“有底气” 行业景气度将持续修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