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板块震荡下的投资思考:泓德基金于浩成解析AI产业链纵深机会
【研之有悟】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强劲,市场呈现出流动性驱动抬升估值的特征。权益市场有较为明确的阶段性主线题材板块,4月初以来,以光模块、PCB及上游设备材料为代表的英伟达产业链率先启动,带动科技板块整体走强;8月之后,行情逐步转向以国产芯片为核心的自主可控方向;至9月5日市场进一步反弹过程中,以固态电池、储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集体发力。
整体而言,市场围绕具备业绩增长前景的AI产业链领域展开结构性演绎,截至2025年10月16日,科创综指以46.72%的涨幅领跑市场。不过与上涨相对,市场波动也在上升。展望未来,科技主线行情是否具备持续性?市场风格会否向低位板块切换?哪些细分方向仍具配置价值?本期《研之有悟》特邀泓德基金基金经理、成长组组长于浩成,为您深入解析当前市场逻辑与未来科技板块的布局思路。
1.请首先谈谈您对当前市场整体的基本看法?
答:从基本面来看,整体经济仍处于修复中,房地产等传统行业表现较弱,决定了市场更多是结构性的机会。我们看到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成长方向表现突出,这种结构性特征在海内外市场都有体现。美股市场同样由科技板块驱动,而A股市场虽然整体指数表现一般,但科技领域的结构性机会非常显著。
2.近期市场波动加大,尤其科技板块调整明显,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0月市场的波动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以AI为代表的科技板块经历三季度显著上涨后,估值修复已较为充分,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形成技术性调整压力。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温,对科技板块情绪面造成冲击。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短期出现调整,但AI等科技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并未改变,当前的调整反而可能为后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3.您如何评估当前科技板块的估值水平?
答:经过三季度的上涨,科技板块特别是龙头公司的估值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修复。目前不少公司的估值水平不能说便宜,部分标的甚至已经偏贵,让我们难以下手。不过与历史相比,这一轮行情相对克制,市场给予的估值相对理性。以光模块公司为例,市场按照明年20倍左右的估值水平定价,并未出现明显的泡沫化现象。我们主要关注估值与产业趋势的匹配度,对于非龙头的题材股保持谨慎态度。
4.如何看待当下热门科技板块的投资逻辑,未来哪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答:AI产业链作为科技投资的核心主线,其覆盖面极广,贯穿从软件(大模型、算法)、半导体芯片、设备、新材料到电力能源、应用等多个环节。目前产业演进呈现清晰的传导路径:大模型、GPU芯片、光模块、PCB等前端环节率先实现业绩与股价兑现;随着AI发展深化,需求外溢效应逐渐显现,存储、半导体设备、新材料等估值更加合理的中游环节开始受益。
在应用层面,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作为AI重要的落地场景,展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人形机器人虽受市场关注但产业化进程相对较远;而智能驾驶的初级应用已开始规模化落地,前期股价表现尚未充分反映其潜力,未来值得重点关注。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美国AI产业发展遭遇电力能源瓶颈,这为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带来重要机遇。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领域与AI电力需求形成战略契合,可能成为下一阶段重点发展方向。
总体而言,AI产业以其绵长的产业链条和广阔的应用场景,将持续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投资机会,是我们长期重点关注的核心赛道。
5.展望未来市场,您对市场整体走势及主线板块有何预期?
答:市场风格可能会从三季度科技成长独领风骚的格局,逐步转向更加均衡的配置态势。科技板块的适度回调实际上有利于行情的可持续发展,使市场根基更加稳固。在科技内部,资金将继续挖掘估值相对合理、尚未被充分定价的细分领域。因此,虽然短期可能面临调整压力,但科技作为重要投资主线,仍然蕴含丰富的结构性机会等待市场发掘。
6.您如何看待市场风格切换的可能性?
答:目前市场确实存在风格切换的讨论,但我们认为短期内实现全面切换的难度较大。高位科技股的产业趋势明确,估值也未严重泡沫化,低位板块则缺乏基本面的实质性拐点支持,像低位周期和消费板块,资金观望情绪浓厚,投资者在“追高”和“抄底”之间十分纠结。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低位板块没有投资机会。
7.最近估值较低的顺周期和消费板块,您怎么看?
答:目前我们可以采取试探性布局的策略,密切跟踪宏观数据的改善信号。如果经济数据出现边际改善,那么我们就可以增加“反内卷”和顺周期板块,如化工、机械、新材料的配置,这些领域可能会在经济环境变化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可以关注消费板块。另外,消费领域也有很多创新,像国产潮玩风靡全球,国货美妆、黄金饰品更符合国人审美和需求,相关公司也通过股价表现回报了资本市场,也值得关注。
8.针对投资者而言,当前市场波动较大,如何应对?
答:在当前市场估值虽经历一定修复但整体仍不高的背景下,市场下行风险相对有限,内部结构分化显著,投资机会依然存在。对于投资者而言,一是可以适时对涨幅较大的板块进行止盈,以锁定收益并控制组合波动;若缺乏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标的,亦可考虑降低整体仓位。二是在结构上积极挖掘估值尚处低位、具备增长潜力的新兴细分行业与个股,以把握结构性机会。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或实际的投资结果。本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其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且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与管理,销售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风险管理责任。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