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奶类消费量将达6098万吨
本报讯(记者孙蔚)近日,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2032)》,其子报告《2023―2032年中国奶制品市场展望报告》显示,中国奶类产量保持增长势头,奶源自给率持续提升,预计2023年全国奶类产量4227万吨,比上年增长5%;2032年产量将达到5602万吨,年均增速4.0%。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奶制品首席分析师刘佳佳表示,2023―2032年展望期内,我国奶业全面振兴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北方奶源基地建设有望进一步加强,南方奶业发展模式将逐步形成并推广,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成效显现。另外,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和生产技术效率将稳步提高,进一步夯实国内奶类产量的增长基础。
报告显示,我国虽然进入人口负增长时期,新生儿的减少给婴幼儿配方奶粉、学生奶市场消费带来压力,但随着人们健康认知转变和多年奶类消费科普教育,全民饮奶意识明显提高,奶制品消费增长显著。预计2023年全国奶类消费量达6098万吨,比上年增长3.9%;2032年消费量将达7902万吨,年均增速3.3%;年人均消费奶量55.9千克,将提升至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未来10年,国内外奶业竞争力差距将不断缩小,但国内生鲜乳供给缺口依然存在,不同消费群体多样化、品牌化以及跨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奶制品进口继续增加,增速将由高速逐步转为中低速。报告预计,2023年国内奶制品进口折合生鲜乳约为1886万吨,比上年增长1.7%;2032年进口约为2320万吨,年均增速1.6%。随着国际市场价格逐渐回落,液态奶进口将有所反弹,原料奶粉进口受国内产量和库存增加影响会有所下降,奶油、奶酪进口将小幅增长。随着奶源自给率不断提升,国内产能将持续增加,消费增速低于产量增速,出口基数将变小,奶制品进口增速将不断放缓。
此外,刘佳佳表示,奶类及奶制品市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自主育种能力与疫病防治能力等奶牛养殖技术因素,极端高低温、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因素,进出口国贸易政策变动等国际贸易环境因素,均有可能对奶类及奶制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产生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面临一定风险和挑战。
责任编辑:admin
随便看看:
- [资讯]重庆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带动消费意愿回升
- [资讯]涉嫌非法吸收存款 雪松控股下属公司被警方立案查处
- [资讯]美国造舰,美军将领相当悲观:中国一个船厂,就超过全美所有船厂
- [资讯]白岩松痛批创城乱象:百姓房前屋后种菜、骑电动三轮哪里不文明?
- [资讯]17 年创新与坚守,小熊电器与年轻人的同频共振玩出花
- [资讯]做得了传统售卖 玩得了电商直播 “我是年轻的‘花二代’”
- [资讯]住客称入住网红客栈发现死尸 涉事客栈:系虚假信息
- [资讯]广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5845家 从业人员逾15万人
- [资讯]业界预计4月份CPI同比进一步走低 物价水平温和可控
- [资讯]广州“五一”消费规模居全国前五 逛吃游娱掀消费新热潮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